笑谈手机行业世纪风云:天下初定,iPhoen一统(转载)

太平洋在线 187 0

  也许有些人不愿承认,如今这世上只有两种手机:一种是iphone,另一种是类iphone。

  无论是宣称“不跟随”的行业元老诺基亚,还是刚洗脚上田的山寨新贵XXX,不管他们是标榜功能丰富,还是自诩别具创意,其主流产品剥去商业包装,实际上只有一个公共属性,那就是:大屏幕触控智能手机。这些手机和iphone不同之处,除了他们的操作系统是Android或windows Phone,还有手机上的LOGO。

  此时,喜欢抬杠的人可能会在脑海里浮现一部“老人手机”,我要提醒你注意“主流”二字。

  对于那些长期专业从事手机研发生产的企业来说,这的确有些尴尬:最后居然由一家叫“Apple”的电脑公司教会了他们如何做手机。

  如果有人跳将出来,一边低头寻找不知去向的手写笔,一边准备为多普达伸张正义,就请你耐心看完全文后再发言不迟。

  让我们回顾一下,在iPhone推出之前,各大手机品牌有些什么作为呢?

  创意无限的摩托罗拉立志不走寻常路,他们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攻克了一道又一道的难关,终于开发出石破天惊的作品——AURA。该系列产品第一款售价16000元。和当时卖1600元的其他手机相比,它唯一的先进之处就在于——屏幕是圆的!

  你不应该质疑摩托罗拉设计人员的智商,因为这世界上的确存在一些为了标新立异而花16000元买个圆屏手机的人。大概是出于一种人道主义关怀,冤大头们会被告知,那块闪耀着高科技光芒的圆形屏幕,含有宝石成分。

  16000元的AURA虽然有些坑爹,但它和最高售价上百万的诺基亚-VERTU比起来,就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了。至于“呕了”和“我吐”到底是珠宝还是手机,就像非主流的性别一样,你很难准确地定义。

  诺基亚也许有理由霸气侧漏,彼时,这个来自芬兰的手机品牌正稳坐盟主之位,傲视群雄。应该说诺基亚还是挺有进取心的,他们几乎每年都要推出N款新品,但你不难发现,无论哪个型号,其屏幕的尺寸永远不会超过长沙刘娭毑的一块臭豆腐。

  除了抗摔打能力强和发短信方便之外,诺基亚还有一个优长曾经相当令其拥趸自豪——可以更换五颜六色的外壳。如此“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其庞大的用户量,成就了兴隆一时的手机翻新行业。就在几年前,生产及销售诺基亚手机的外壳还是珠三角最红火的产业之一。

  另外一家也来自北欧的老牌通信公司——爱立信,旗下的手机产品比诺基亚更早地变成了杯具,市场战略和危机公关的失误使这个原来的行业大哥迅速衰落为五保老人。很快,日本电子娱乐业的巨头瞄上了瑞典通信老大哥家的宅基地,于是一支打着“索尼爱立信”旗号的人马杀入手机市场,亮出了几款颇受欢迎的产品,如T628、W800。至少在当时来说,索爱的娱乐和多媒体功能称得上是鹅立鸭群。

  而在十年之后的今天,索爱既已成为历史,去爱立信后的索尼手机是壮士断臂还是挥刀自宫,且看下回分解吧。

  阿尔卡特既无志向,亦无章法,胡乱扑腾了几年,留给人们唯一的印象就是它好像来自法国。

  西门子底蕴与实力兼备,然而这家德国公司在手机领域的表现也只能用平庸二字概括,先是因为亏损卖给了台湾明基,接着明基因“种种原因”宣布放弃,西门子不得已收回品牌使用权,带着疲惫和无奈,退出江湖,从此成为一个传说。

  产品线和索尼一样复杂的飞利浦独辟蹊径,率先祭出“超长待机”的大旗。除了质量还算可靠之外,你很难将飞利浦手机与国际大厂、专业风范这些词联系起来,其外观与操控,只能说和深圳山寨机在伯仲之间。而后者左手持“超长待机”开山大斧,右手扬“双网双待”赶海神鞭,竟凭乌合之众,三分天下有其一。

  鉴于中国绝大多数公共场所都不提供可用的电源插座,以及地区间存在昂贵的漫游费这种现实,不难理解“超长待机”和“双网双待”对部分中国用户来说,是多么难以抗拒——即使它们又丑又土,即使“超长待机”的后果可能是电池爆炸,即使“双网双待”的代价是让自己的大脑和命根子24小时接受强磁波辐射。

  中国手机制造业的正规军表现又如何?他们在模仿或者说跟风上基本接近了山寨作坊的水平,至于说创新能力,恐怕是自愧不如。在我的记忆中,山寨机至少有一个基本可以确定是原创的点子:改变摄像头的位置,并使其更为隐蔽,以利于偷拍。

  总之,中国手机品牌在过去的历史上既无本纪,亦无世家,只能在“货殖”或“滑稽列传”中记上一行。不过,值得欣慰的是,诸如“垃圾中的战斗机”、“太次了”之类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将长久流传。

  日本人过去以制造业发达而闻名,他们的电子产品曾经独步全球,但是在手机领域里,这个民族暴露了自己的拘谨和固执。他们始终都不明白:除本土之外,没有多少人喜欢造型卡通化的手机,包括女人。

  也许应该表扬一下韩系品牌,至少他们在研究改变手机的开盖方式上表现出了惊人天赋和执着精神:从翻盖到滑盖,三星、LG一次又一次地突破了人类想象力和材料科技的极限,难能可贵地扮演着引领潮流的角色——虽然实际上最先设计出滑盖手机的是西门子。

  此外,三星还倾注了相当多的精力研究如何把手机做得更薄一些,对此问题同样感兴趣的还有摩托罗拉。

  至此,你不难发现:无论是“科技以人为本”的诺基亚,还是“智慧演绎,无处不在”的摩托罗拉,或是一天一个说法的三星,都有一个共同点:上半年还是最炫最酷的型号,下半年就土得让你不好意思拿出来。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十几年来,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改变外观和更换型号的伟大工程中……

  这等乱象,直到iPhone横空出世,才算是基本终结。

  和型号繁多、五颜六色的其他手机不同,2007年面世的第一代iphone,现在的观感和刚发布时并没有太大的落差,这就是苹果美学。

  iphone极大地推动了智能手机的普及,忽如一夜春风来,人人手中智能机。自满而又缺乏创意的诺基亚迅速从盟主宝座上跌下,摔得灰头土脸,瞪着一双无辜的大眼,站在局外看别人洗牌,踌躇着押庄还是押闲。

  iPhone带领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从此人们不再倚靠诡异的造型或更换外壳来表现个性,而是通过应用及设置来体现差异。电子市场里有数以十万计的应用供你选择,你可以自己编写应用程序,并放到iTunes store或安卓市场上出售,如果你的点子足够好,可以凭此发家致富。来自世界各地以及各行各业的聪明头脑在为我们手上这个小小的设备贡献创意,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

  现在,手机软件的开发与完善不再仅仅仰仗于手机生产者,也不必祈祷下一个型号增加你可能用得着的功能,你可以用你的旧设备,在电子市场上寻找新应用,随时都会有惊喜。

  然而前述那些品牌的作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手机的认知,以至于时至今日,仍有数量可观的人坚守这一信念:手机只要能打电话和发短信就好。并且当他们面对那些用手机上网、导航、游戏、购物、远程指令和移动办公的人,竟莫名地流露出一种优越感——用手机除了打电话和发短信之外,都是不务正业。就如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样,手机只能用来打电话和发短信,这是宇宙间亘古不变的真理。

  认知决定态度,所以他们非但不能认识到iphone的伟大意义,反而因为一些非理性的原因而对iPhone充满敌意。这些人应该明白一个道理:不能因为有了陈冠希而否定照相机是个伟大的发明。同样,不能因为某些极端的果粉而否定iphone是部好手机。

  但是,我们应该明白:历史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笔者有一位朋友,之前也老说对iPhone、大屏幕触控之类的无感,自称诺基亚E52毫无压力。后来他跳槽到一家公司做市场部经理,公司要求每位管理人员的手机上都要安装一个叫“IDkin”的移动协同办公软件,而IDkin的专业性又要求它必须在iOS和Andriod这种先进的操作系统上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在我的建议下,他买了一个iPhone4。没想到一个月后,这家伙居然成了忠实的果粉,对苹果的产品简直爱不释手。可气的是,这小子时不时拿出他的“爱疯四”,打开那个什么IDkin在我眼前一晃:“瞧,哥们可以遥控指挥手下干活,屌不屌?!”我心想,刚学会生火的猴子,伤不起啊。

  最后,我得再提一提多普达。这家和HTC有着直系血缘关系的台湾公司,早在iphone发布的几年之前就推出过多款还算不错的智能手机,本来或许有机会担起普及大屏幕智能手机的大任,遗憾的是,它没有把“good”变成像iphone一样的“very good”。历史给了多普达四年的时间,而它在技术革新和用户体验上几乎毫无进展。

  多普达之所以没有风行,除了销售渠道不通畅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用户感觉要使用多普达以及类似的“智能”手机,首先得提高自身的“智能”程度,当时有句顺口溜:钱多没文化,就用诺基亚;大脑不发达,别用多普达。显然,没有多少人愿意承认自己的大脑不足以驾驭一部手机,所以他们宁可选择回避。坚持使用便宜又耐摔的砖机如诺基亚1100,进可谓“实惠”,退可曰“低调”,显然是一个保全尊严的好办法。

  多普达的例子证明了一个老生常谈的观点:要做行业革命领袖,光有硬件生产和组装能力是不够的,软实力更重要。

  不过,如今 HTC正脚穿多普达这双旧鞋,手挽google那个新欢,吹着由iphone刮起的智能手机普及春风,走得婀娜多姿,风生水起,我们也许可以得到一种安慰:笨鸟先飞,天道酬勤。

标签: 一统 笑谈 转载 风云 世纪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